English

咱北京的庙会怎么办

2000-03-05 来源: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李海霞 赵建国 我有话说

今年北京的庙会数量创下历史之最,大小庙会加起来不下几十个,参与的人数百万计。本报在2月下旬给老百姓品头论足说庙会开辟了一个栏目,征集办好下届庙会的建议,征文刊登后,百姓参与踊跃,纷纷投稿。那么对这些建议主办庙会的人士是如何看的呢?他们对此又有何说法?记者分别采访了北京城区几大庙会的主办者。

白云观庙会:报纸讨论这个选题太好了

北京西城文化文物局副局长王建平一见到记者就说,报纸讨论这个选题太好了,我们办庙会的早就想说一说了,她说白云观庙会连办14届,其中有10届都是由她牵头搞的,感触太多了。

王建平推心置腹地对记者说,说句实在话,从我们文化局的角度来说,也确实感到庙会这么办下去不行。目前的状况是:首先办庙会我们不赚钱,第二我们操心费力,赔本赚吆喝,第三老百姓不满意,意见很多。

为了办好庙会,每年我们都是提前两三个月就开始筹备,而筹备庙会的时候正是年底各单位最忙的时候,两个“忙”加一起,让办庙会的人根本喘不上气,白云观庙会连办14届,就意味着工作人员14个春节没与家人团聚过。

白云观庙会已列入北京市春节活动之一,不办不行。那么办就要办好,为此我们西城区绞尽脑汁找办庙会的地方。西城区在历史上有两个庙会非常红火,一个是白云观,另一个是白塔寺,目前白塔寺早已不具备办庙会的条件,考虑再三只有白云观合适。有人提议庙会要创新,我们也想创新,但白云观地方就这么大,创新比较难。

现在这么办很多人认为不是路子,那么政府就应该考虑下一步该如何办。

大观园庙会:庙会呼唤发展

北京宣武区旅游局局长、大观园管委会主任林宽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就是:站着说话不腰疼,对庙会的有些议论我不能苟同。

林宽说:“大观园庙会我操办了五届,连方案都是我写的,对庙会我深有感情。”谈到庙会如何办?林宽说,庙会一年比一年多,没庙的地方也办庙会,说明庙会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了,它的内涵已经扩展。过去60年代商品经济不发达时,庙会非常简陋,就在大街面上,人非常多,人们想在庙会上买到一些商品,看看热闹。但现在商场里什么商品都有,歌舞剧院到处都是,现在还办庙会干什么?主要是通过庙会人们可以获得某种精神上的宣泄,包括在庙会上买东西消费其实也是一种宣泄。庙会上的行为有些是超常规的,比如有些靓女俊男平时肯定不在地摊上买东西,但在庙会上他就可以买,平时不在摊上吃东西,但在庙会上就可以吃。现在的庙会是一种畸形的消费,可以满足人们某种心理需求。

林宽说,社会上有些人说“庙会打着文化的幌子,其实根本不是文化”,对这个说法他不赞同,他说没有纯文化,纯文化必然饿死人,如果能存活,只能是文化、政治、经济三位一体。北京几个城区搞的庙会,能立足的有影响的,必然有一个文化的主题,龙潭庙会是以全国花会文化表演为主;地坛以祭地文化表演为主;大观园以元妃省亲文化为主;白云观是宗教文化为主。庙会要办好如果没有一个文化底蕴作支撑很难办好,不可能是单纯的文化,一定有经济的行为,否则不可能办下去。庙会的特点就是“摊多人多、人多摊多”,相辅相成,这是庙会的特点。

庙会呼唤发展,庙会可操作的空间非常巨大,明年,宣武区的庙会上准备搞“全国旅游特产一条街”,让大家不出北京就能买到各地的特产。

(未完待续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